close
中國佛教四大名山:觀音菩薩道場普陀山
普陀山,位於我國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,唐代伊始,成為觀世音菩薩教化世人的道場,香火盛極,和山西五臺山、四川峨眉山、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。島上現有普濟寺、法雨寺、盤陀庵、靈石庵等古剎。每逢農歷
航拍俯瞰普陀山(圖片來源:鳳凰佛教)
普陀山,位於我國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,唐代伊始,成為觀世音菩薩教化世人的道場,香火盛極,和山西五臺山、四川峨眉山、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。島上現有普濟寺、法雨寺、盤陀庵、靈石庵等古剎。每逢農歷二月十九、六月十九、九月十九分別是觀音菩薩誕辰、出傢、得道三大香會期,全山人山人海,寺院香煙繚繞,一派海天佛國景象。
普陀山四面環海,風光旖旎,幽幻獨特,草木豐茂,古樹遍野,素有 海島植物園 之稱,同時被譽為 第一人間清凈地 。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,普陀山四季如春,氣候宜人,其間怪石古木相掩,寺塔崖刻陡立於煙雲間,香客信徒絡繹不絕,香煙終年縈繞,再加上島上的梵音妙語和以遠近濤聲,使此一方空靈之境渾然天成,充滿佛國神秘色彩。島四周金沙綿亙、白浪環繞,漁帆競發,青峰疊翠,環繞著大批古剎精舍,構成瞭一幅幅絢麗多姿的畫卷。除瞭獨特的海島風光,普陀山還有很多奇石洞天,如:磐陀石、二龜聽法石、心字石、梵音洞、潮音洞、朝陽洞、南天門等,各呈奇姿,引人入勝相傳。
此地大多名勝古跡,都與觀音結下瞭不解之緣,流傳著美妙動人的傳說,其中最著名的普陀十二景,或險峻、或幽幻、或奇特,在佛教文化的感召下給人以無限遐想。
在普陀山諸多美景之中,有很多來自上古先賢的傳說。比如,今普陀山幾寶嶺下東側巖洞中有 仙人井 ,其水雖大旱大潦亦無增減,色味甘潔,井窟中寒氣侵人,雖酷暑不可久居,相傳是秦始皇年間(公元前246~210年)的安期生煉丹遺跡。普陀山上的會仙峰,亦名天柱峰,叢巖聳峙,廣崖巨壁,展列如屏,冥蒙杳靄,恍若神仙來會,相傳當年安期生曾鸞驂鶴馭來遊於此。
靜電除油機油煙分離機 另有名傳千年的 梅岑山 。相傳,其名來自著名道教人物梅福。梅福精嫻詩書,博學多才,曾補南昌尉,因見王莽擅權,漢室將傾,便棄妻子,隱姓埋名,於漢平帝元始年間(公元1~5年)渡海來普陀山,結茅山椒,采藥煉丹,直至終老。後人遂將此山稱為 梅岑山 。
普陀山是全國著名的觀音道場,作為觀音道場初創於唐代,其宗教活動可溯於秦,原始道教及仙人煉丹遺跡隨處可覓。
據佛典記載,觀世音菩薩道場有二,分別為西方極樂世界和南印度普陀山,即補怛洛伽山。觀音道場梵文:Potalaka,又譯佈怛落迦山、普陀洛迦山,簡稱為普陀山。浙江定海的普陀山,本名梅岑,唐大中元年(公元847年)有梵僧來謁潮音洞,感應觀音化身,受《華嚴經》補怛洛迦的影響,改名為 普陀山 。此外,西藏拉薩的 普陀宮 (即佈達拉宮),也被視為觀音化身處。佈達拉之得名,同普陀山得名一樣,由梵文的補怛洛迦而來。
相傳至唐咸通四年(公元863年)日僧慧鍔大師從五臺山請觀音像乘船歸國,舟至蓮花洋遭遇風浪,海中生出大片鐵蓮花,船不能通行。慧鍔以為觀音不肯東渡去日本,於是回轉普陀山把觀音聖像供奉在當地姓張的居民傢中,後稱 不肯去觀音 。從此以後,普陀山慢慢發展成為專門供奉觀音的道場,慧鍔也成瞭普陀山的開山祖師。後經歷代興建,寺院林立,鼎盛時期全山共有4大寺、106庵、139茅蓬,4654餘僧侶,史稱 震旦第一佛國 。
時至宋元,普陀山佛教發展漸速。宋乾德五年(公元967年),趙匡胤遣內侍王貴來山進香並賜錦幡,首開朝廷降香普陀之先河。元豐三年(公元1080年),朝廷賜銀建寶陀觀音寺(即今前寺)。當時,海事通達,海外商眾信徒陸續來朝,普陀山漸有名氣。紹興元年(公元1131年)寶陀觀音寺住持真歇禪師奏請朝廷允準,易律為禪,山上700多漁戶全部遷出,普陀山遂成佛教凈土。嘉定七年(公元1214年),朝廷賜錢萬鑼修繕圓通殿,並指定普陀山為專供觀音的道場。
觀世音是鳩摩羅什的舊譯,玄奘新譯為觀自在,中土信眾長略稱為觀音。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,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,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。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,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。
觀世音菩薩能聞聲救苦,到處行慈運悲,以此大悲行願而救度眾生,廣做佛事。觀世音菩薩的大智大悲、大願大力,即是他成就佛道之所,所以觀世音菩薩乃是大悲為道場。
觀世音菩薩在歷史上有諸多法相,自唐代以後,觀音的藝術形象被漢化佛教不斷改造,最後定型為 三十三觀音 ,常見的有:楊枝觀音、龍頭觀音、持經觀音、圓光觀音、遊戲觀音、白衣觀音等。
普陀山既以海天壯闊取勝,又以山林深邃見長。登山攬勝靜電機,眺望碧海,一座座海島浮在海面上,點點白帆行駛其間,景色極為動人。
普陀山,位於我國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,唐代伊始,成為觀世音菩薩教化世人的道場,香火盛極,和山西五臺山、四川峨眉山、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。島上現有普濟寺、法雨寺、盤陀庵、靈石庵等古剎。每逢農歷
航拍俯瞰普陀山(圖片來源:鳳凰佛教)
普陀山,位於我國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,唐代伊始,成為觀世音菩薩教化世人的道場,香火盛極,和山西五臺山、四川峨眉山、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。島上現有普濟寺、法雨寺、盤陀庵、靈石庵等古剎。每逢農歷二月十九、六月十九、九月十九分別是觀音菩薩誕辰、出傢、得道三大香會期,全山人山人海,寺院香煙繚繞,一派海天佛國景象。
普陀山四面環海,風光旖旎,幽幻獨特,草木豐茂,古樹遍野,素有 海島植物園 之稱,同時被譽為 第一人間清凈地 。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,普陀山四季如春,氣候宜人,其間怪石古木相掩,寺塔崖刻陡立於煙雲間,香客信徒絡繹不絕,香煙終年縈繞,再加上島上的梵音妙語和以遠近濤聲,使此一方空靈之境渾然天成,充滿佛國神秘色彩。島四周金沙綿亙、白浪環繞,漁帆競發,青峰疊翠,環繞著大批古剎精舍,構成瞭一幅幅絢麗多姿的畫卷。除瞭獨特的海島風光,普陀山還有很多奇石洞天,如:磐陀石、二龜聽法石、心字石、梵音洞、潮音洞、朝陽洞、南天門等,各呈奇姿,引人入勝相傳。
此地大多名勝古跡,都與觀音結下瞭不解之緣,流傳著美妙動人的傳說,其中最著名的普陀十二景,或險峻、或幽幻、或奇特,在佛教文化的感召下給人以無限遐想。
在普陀山諸多美景之中,有很多來自上古先賢的傳說。比如,今普陀山幾寶嶺下東側巖洞中有 仙人井 ,其水雖大旱大潦亦無增減,色味甘潔,井窟中寒氣侵人,雖酷暑不可久居,相傳是秦始皇年間(公元前246~210年)的安期生煉丹遺跡。普陀山上的會仙峰,亦名天柱峰,叢巖聳峙,廣崖巨壁,展列如屏,冥蒙杳靄,恍若神仙來會,相傳當年安期生曾鸞驂鶴馭來遊於此。
靜電除油機油煙分離機 另有名傳千年的 梅岑山 。相傳,其名來自著名道教人物梅福。梅福精嫻詩書,博學多才,曾補南昌尉,因見王莽擅權,漢室將傾,便棄妻子,隱姓埋名,於漢平帝元始年間(公元1~5年)渡海來普陀山,結茅山椒,采藥煉丹,直至終老。後人遂將此山稱為 梅岑山 。
普陀山是全國著名的觀音道場,作為觀音道場初創於唐代,其宗教活動可溯於秦,原始道教及仙人煉丹遺跡隨處可覓。
據佛典記載,觀世音菩薩道場有二,分別為西方極樂世界和南印度普陀山,即補怛洛伽山。觀音道場梵文:Potalaka,又譯佈怛落迦山、普陀洛迦山,簡稱為普陀山。浙江定海的普陀山,本名梅岑,唐大中元年(公元847年)有梵僧來謁潮音洞,感應觀音化身,受《華嚴經》補怛洛迦的影響,改名為 普陀山 。此外,西藏拉薩的 普陀宮 (即佈達拉宮),也被視為觀音化身處。佈達拉之得名,同普陀山得名一樣,由梵文的補怛洛迦而來。
相傳至唐咸通四年(公元863年)日僧慧鍔大師從五臺山請觀音像乘船歸國,舟至蓮花洋遭遇風浪,海中生出大片鐵蓮花,船不能通行。慧鍔以為觀音不肯東渡去日本,於是回轉普陀山把觀音聖像供奉在當地姓張的居民傢中,後稱 不肯去觀音 。從此以後,普陀山慢慢發展成為專門供奉觀音的道場,慧鍔也成瞭普陀山的開山祖師。後經歷代興建,寺院林立,鼎盛時期全山共有4大寺、106庵、139茅蓬,4654餘僧侶,史稱 震旦第一佛國 。
時至宋元,普陀山佛教發展漸速。宋乾德五年(公元967年),趙匡胤遣內侍王貴來山進香並賜錦幡,首開朝廷降香普陀之先河。元豐三年(公元1080年),朝廷賜銀建寶陀觀音寺(即今前寺)。當時,海事通達,海外商眾信徒陸續來朝,普陀山漸有名氣。紹興元年(公元1131年)寶陀觀音寺住持真歇禪師奏請朝廷允準,易律為禪,山上700多漁戶全部遷出,普陀山遂成佛教凈土。嘉定七年(公元1214年),朝廷賜錢萬鑼修繕圓通殿,並指定普陀山為專供觀音的道場。
觀世音是鳩摩羅什的舊譯,玄奘新譯為觀自在,中土信眾長略稱為觀音。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,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,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。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,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。
觀世音菩薩能聞聲救苦,到處行慈運悲,以此大悲行願而救度眾生,廣做佛事。觀世音菩薩的大智大悲、大願大力,即是他成就佛道之所,所以觀世音菩薩乃是大悲為道場。
觀世音菩薩在歷史上有諸多法相,自唐代以後,觀音的藝術形象被漢化佛教不斷改造,最後定型為 三十三觀音 ,常見的有:楊枝觀音、龍頭觀音、持經觀音、圓光觀音、遊戲觀音、白衣觀音等。
普陀山既以海天壯闊取勝,又以山林深邃見長。登山攬勝靜電機,眺望碧海,一座座海島浮在海面上,點點白帆行駛其間,景色極為動人。
AUGI SPORTS|重機車靴|重機車靴推薦|重機專用車靴|重機防摔鞋|重機防摔鞋推薦|重機防摔鞋
AUGI SPORTS|augisports|racing boots|urban boots|motorcycle boots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